共享经济
4月9日下午,2015级MBA秋季2班史磊、赵文丽、杨欣、银淑秋、徐湘群在商学院S116东方厅举办了主题为“共享经济”的论坛。小组成员分别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及共享经济的未来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上海基舍供应链管理事务所合伙人刘彬受邀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史磊主持。
当下最火热的名词,非“共享经济”莫属。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共享经济把所有东西都变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种看似乌托邦式的想法,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史磊从共享经济的背景、概念形成、构成要素等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它的本质。赵文丽集合中国国情重点分析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特点和创新前景。杨欣主要结合“互联网+”就如何搭建一个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从会员模式、广告价值等角度对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银淑秋则从共享单车的发展历史、经营模式等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单车的现状及未来。徐湘群重点跟大家探讨了共享经济会让生产和消费会紧密结合,共享将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对共享经济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特邀嘉宾刘彬针对论坛主题做了精彩点评,一起多角度探讨了对共享经济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共享经济,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优势,然而其商业模式还很不完善,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冲突需要磨合,共享各方利益体的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当局也需要梳理和出台相关政策,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共享经济事物,有的正在展示勃勃生机,有的却时时面临生存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经济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一切,论坛小组成员们将持续对其关注和研究。

(文/2015级MBA秋季2班 史 磊)
财富管理
4月9日下午,2016级MBA秋季班顾蔚霆、李梦洁、陈洁同学在商学院S118利安达厅,举办了主题为“财富管理”的论坛。招商银行无锡分行私人银行经理左?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成员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客户至上”计划、私人银行业务服务流程、投资理念和实施要素、监管体系、贸易融资、卓越经营、快速风险评估、IT架构—对客户和账户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内容,并进行归纳整理,重点对银行如何针对客户需求进行财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收获颇丰,形成了一些共识,总结如下:
一、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抢占中高端客户市场
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实施,零售业特别是零售银行领域的高端市场将成为中外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重点。未来的同业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产品、服务、人才、质量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各银行要想实现“第一零售银行”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在经营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抓紧研究适应中高端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需求,加快发展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理财业务上,国内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要明确市场定位,按照“定位中端、竞争高端、培育潜力”的指导思想,确立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加大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从储蓄银行到零售银行的转变。另外,要充分挖掘目标客户的业务需求,提高对中高端客户的渗透率。我们国家银行可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研究和客户服务的经验,成立财富管理中心或类似私人银行业务管理机构,加强对高端客户金融需求的研究,尽快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逐步向财务规划、投资管理等私人银行业务延伸,抓住市场机遇。
二、打造品牌形象
从国际先进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看,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对目标顾客的影响很大。在国内银行中,建行的“沃德财富”、光大的“阳光理财”和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在品牌管理方面的策略比较领先。我国银行可以延伸宣传效果,建立专业的营销队伍,加大服务品牌营销,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理财品牌,树立品牌形象。
三、建立和完善财富管理业务支持系统,为前台营销和客户经理提供支持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理财服务模式。将对客户的分析作为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理财服务的前提,通过运用数量模型或软件来分析客户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对客户的投资产品或方案进行调整。
在论坛中,组员们各抒己见,交流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对理财也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文/2016级MBA秋季1班 顾蔚霆)
企业文化构建
4月9日下午,2016级MBA春季班李侠林、周浩、吴笛、王惠晨、方芳同学举办了主题为“企业文化构建”的论坛,中国兵器北方通用电子集团的工会主席王玮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论坛由李侠林主持。小组各成员对本次论坛分别做了总结。
周浩:我至今还记得,在参加MBA面试时,给我面试的教授问我,“你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我当时直接回答“我们公司没有企业文化!”当时,我对“企业文化”并真正理解。而从管理学老师第一次诠释“企业文化”的概念,到为本次“企业文化构建”论坛准备材料,再到今日和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我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和体会。
企业文化正如一个人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自企业创立起就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也达到不同层次境界,那么企业也是一样,它的文化也应随着企业的发展,适应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化。而问题则是,企业的高层是否能有思想的先进性及公司的愿景方向?如果有,公司是否用这种理念文化在公司进行渗透以及如何在全员中推进新文化建设? 我认为这三点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然而大部分企业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上都望而却步。今日好几位同学谈到,在他们企业的领导们一谈企业文化,都说得头头是道,妙语连珠,但事实际上都是飘渺虚无的 “形式主义”与空话,不但没有落地,更有甚者有些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家是未被承认的现代文化创造者,是可与艺术家的图腾形象相媲美的文化英雄。” 我们虽不是企业家,但是都能成为现代独特企业文化的建议者,实践者及推进者。
李侠林:本次“企业文化构建”论坛,大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公司出发,充分探讨了制造型企业、金融企业、银行等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校外嘉宾王玮先生的精彩点评和校内嘉宾的积极发言讨论,使我们收获匪浅。
通过论坛讨论学习,使我了解到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组成,表面层的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是制度文化,核心层的是精神文化,是企业的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认为,企业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问题,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在相同阶段,需要的企业文化可能都不尽相同。每个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而不是生搬所谓成功经验。本次论坛我们也以一些为了使企业文化深入员工心里,而不是做成“表面文化”、两张皮,从组织架构、物质保障、学习保障、健康保障、宣传保障,全方位、立体式导入“大爱”文化的企业进行了分析和肯定。
吴笛:关于“企业文化构建”,我觉得如何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个人的需求的结合起来,可以参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这里,我们可以将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看做不同层次的追求,在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让员工感受到被爱、被需求、被尊重,在此基础上来推广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自我管理的转化,不仅能使制度和个体行为上更容易被接受,也使大家自上而下自发地参与其中,自我完善。
王惠晨:我们小组关于“企业文化构建”的论坛圆满结束,在本次论坛中我发起了关于“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从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银行业作为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的行业,作为国有资本占比较大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有其必要性。我认为银行的企业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看不见”的精神和制度强烈影响着“看的见”的物质和行为,一个客户满意、群众放心的银行必然有着良好的企业核心文化。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应沿着确立核心价值和发展愿景、制度设计和优化逐步进行,把企业文化中“看不见”精神和制度文化完善和落实后才能进一步外化出优秀而独特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在金融行业剧变的今天,相信越来越多的银行会找到自己优势和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方芳:我们小组以“企业文化构建”为题的论坛,分享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观点和看法,并探讨了典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成绩。
论坛中,小组成员、观众及嘉宾一起进行了热烈和深刻的讨论。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适合本企业自身,而非从外部生搬硬套。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都应该是一种促进企业伦理行为、鼓励个体正直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维持一种有助于吸引、保持和激励在各个层次上由高素质员工组成的多样性群体积极的、道德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的过程,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理解和付出。

(文/2016级MBA春季班 李侠林)
商业银行面对“脱媒”的困局如何转型
2017年4月9日下午,2016级MBA春季班以白树青、朱云龙、朱寒冰、潘娜、董梦璐同学在商学院S123教室举办了主题为商业银行面对“脱媒”的困局如何转型的论坛,特邀了江苏赛福天董事长助理王卫民先生作为论坛嘉宾。
白树青同学对商业银行的转型的背景和转型的业务类型和业务模式进行了概括性的讲述,他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银行转型过程中标准业务和非标业务进行概括性的论述,重点对非标业务的业务种类和模式进行了讲述。
朱云龙同学对非标业务的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论述,阐明了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以及目前市场的概况,然后对并购基金的发展情况以及应用进行了说明。
董梦璐同学对银行并购基金常用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并购基金常用的几种模式:有限合伙企业、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的优缺点进行了精细的剖析,然后对并购基金的交易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拆分讲解。
朱寒冰同学对商业银行转型的直接投资业务进行了新颖的讲解,从商业银行为什么开展此项业务,到如何开展此项业务到最后如何解决办理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及收益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潘娜同学对商业银行开张的标准化业务进行了专业的论述,从标准化业务的概念到标准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目前所做的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的结构模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特别是对资本市场上热烈追捧的结构化融资产品、量化对冲、可交换债、可转换债等产品进行了重点的介绍。
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对论坛主题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探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文/2016级MBA春季班 潘 娜)